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自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以来,“数字政府”被再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十四五”期间关键词。数字政府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政务资源,使数据、业务、软硬件、系统融为一体,打造政务中枢平台,形成全域连接。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组织沟通在线,提升政府服务品质、办事效率,让”服务于民、服务于政”的理念深度形成的数字化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持下,国家正快马加鞭建设数字政府,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1 着力提高办事效率让数字政府有“质”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下,各地数字政府建设正持续深化,基于分级分类的综合指挥中枢联动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小切口,推动为民实践大提升。“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量非常大,涉及的管理部门也不少。目前,数字政府建设需要解决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部门叠加以及公共服务覆盖面有待提高等问题。
政务服务数字化是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动力强劲、需求迫切的领域,政务领域是数字新基建的重要应用场景,建设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加快数字政府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屏统览”等成为数字政府的显著特征,从而实现提高办公效率、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
一网统管的高效在于责任明晰
数字政府将各级政府机构合并在线上线下协同“一张网”中,将传统的层级关系,转变为数字化的网状关系,每个用户都有独立的权限。通过多中心合一、同构机构的整合,从根本上实现业务系统的协同,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跨系统。
数字政府将各级政府机构合并在线上线下协同“一张网”中,将传统的层级关系,转变为数字化的网状关系,每个用户都有独立的权限。通过多中心合一、同构机构的整合,从根本上实现业务系统的协同,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跨系统。
在一网统管城市事件和政务办事闭环上,核心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数字政通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先行者,“一网统管”的“网”是指网格化理念下的横向纵向和线上线下的业务协同,以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网格化理念起源于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实践,数字政通在全国率先承担了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并且主导了与网格化城市管理相关的9个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成立20年以来,承建了全国近千个网格化平台,网格化模式应用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数字政通一网统管综合运用实时在线的数据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手段,来帮助城市治理者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达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致力于助力各地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以城市“占道经营”治理为例:
依托一网统管,全数字流程打通所有堵点,可以实现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的倍数提升。由无人机视频分析自动上报城市“占道经营”时间,下午三点三十分正式受理,受理同时通过AI自动分拨,直接派遣到相关部门,平台根据事发位置智能调度就近的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执法,三点五十分核查结案。整个案件从发现到处置完毕耗时仅20分钟,真正实现“发现即处置”。相比较传统的人工发现,人工分拨的处置流程,依托一网统管通过智能发现,机器派单,大大提升了城市问题处置效率。
2021年以来,公司承建的多个一网统管案例得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2021年5月份,我司承建的天津市级平台获得人民日报专项报道;6月份,我司承建的天津生态城案例得到CCTV4的专项报道;
2021年7月11日,公司承建的坪山区一网统管经验做法得到新闻联播的专项报道推介。
民情感知的准确在于科学溯源
管理和服务始终是各地党委政府最核心的两项职能,网格化管理聚焦于解决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工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而12345政务热线服务则聚焦于倾听市民的声音,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网格化管理与12345政务热线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都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12345热线作为“民有所呼”的重要窗口和“民有所应”的重要渠道,如何扮演好这一重要角色,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更好的感受老百姓的民意诉求、真正解决老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各地政府重点探索的方向。为此,我们数字政通打造了热线感知平台,依托全域感知引擎、知识计算引擎和机器人引擎,通过AI算法对工单诉求进行深度挖掘,责任主体&高频话题挖掘、热点舆情分析、关联关系动态分析、街道赛马、效能分析等核心功能,实现民意洞察、预警监测、辅助决策,着力提升政府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效能。
02 破点打破信息孤岛让数字政府聚“智”效
群众少跑腿的背后,是数据在发力。借助技术手段和创新办事模式,数据正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共享。大数据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够为政府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提供帮助,从而创新行政理念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要强化系统观念,健全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数字科技与政府治理相结合,可促进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创新与现代化,提升智慧城市能级,让政务服务在人们的身边、指尖、云端均成为可能,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与业态嬗变。数字政府是提升民众“数字获得感”的主战场,寻找较为精准并有代表性的流量入口,可有效助力各级政府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当数字政府建设有成,海量数据得以融入民生、服务民生,通过对民生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实现城市治理的管理扁平化、工作服务化、网格具体化、业务综合化,为国家治理注入新动力。
数据汇聚的能力在于体系梳理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时代。数据是形成虚拟世界核心内容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物理世界的记录,是物理世界的事物在虚拟世界的映射,数据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远,被称为“未来的石油”。
当前,群众对政府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需要政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科技赋能、数据赋能,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发挥数据价值,必先做好数据治理。当前各地电子政务系统的多样化,造成了数据标准、数据模型不统一,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不确定,直接影响到后期数据分析是否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数据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处理,来提高数据的质量。
面对多源海量的数据,通过一套持续提高数据质量的管理机制进行数据过滤、冗余去除、规则校验、数据判重、数据关联、数据补全、错误校验、质量监控等治理,实现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知、可取、可控、可联,保证“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形式,在正确的时候交付给正确的人”,形成全域、标准、鲜活、权威的数据资产,实现“内增效、外增值”。可以说,大数据治理是一把打开“数据金山”的钥匙。
数字政通自研的星桥平台支持多种数据源的多种对接方式,适用多种数据对接场景。提供灵活便捷的配置和强大的前后执转换能力,解决异构数据源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需求的数据对接配置平台。星桥的对接能力和可配置性可以提高数据对接效率,缩短对接周期,减少甚至不需要研发投入,有效降低数据对接成本。
便民利民的理念在于民生导向
从“线下跑”到“网上办”、由“分头办”到“协同办”……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公共服务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政务服务的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并释放出惠民利民的巨大能量。有专家指出,实现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数字化转型,“以经济运行数字化推进经济治理现代化、以监管方式数字化推进市场治理现代化、以基层治理数字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环境保护数字化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以平台数字化推进公共服务现代化”等是打造“泛在普惠”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往民众“进多门、跑多网、耗时长”的办事经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数字政府应用可对社会进行“技术赋权”,促进民众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构建民众和政府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表示,我国今年要实施一项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你拿着手机在有关事项上一扫码,就办成了。那当然,我们也要为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提供便利,还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居民身份证、驾照等传统实物证件的电子化早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落地,数字政通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从基层群众服务需求实际出发,以手边服务、身边服务、双代服务结合本地电子证照与政务服务网络从基层打造现代化政务服务体系,以数据驱动精准服务“一网通办”更加贴合落地,切实打通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通过项目实践梳理压减各类证明,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相关证件的电子化在公司开展一网统管、社会治理、智慧社区、公共服务等业务中具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公司一直紧密跟踪行业技术的发展,将及时应用包括电子证件在内的各项新技术更好的服务客户、服务民生。
03 务实提升治理能力让数字政府促“治”效
“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目前业界将数字政府建设视为一次涉及诸多场景的技术革命,核心是“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尽力实现创新政务服务方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区域治理效能。其发展伴随着诸多挑战,需要明确转型的愿景和蓝图,并进行流程的重构和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全民防疫的有效在于封控到位
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是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民众,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数字政府发挥了显著作用,给未来数字政府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治理思路。
2020年2月6日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提出要“以防疫为契机,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倡议各地政府要在非常期间,万众一心防疫,齐心协力联控的大好氛围下, 以“抗疫“为抓手,全面提升智慧城市。 疫情是一面镜子,能照出领导干部的作风、担当和能力,也能反映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从网格防疫有效压实数据报送,从地图大数据预测人流趋势,到同程人员查询;从智能外呼平台助力社区筛查,到口罩预约和智能问诊……哪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得好,哪些地方在摆“花架子”,一目了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日趋完善的产业体系、厚积薄发的科研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成为战“疫”的强力武器。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因工作疏忽或盲目自信导致的技术短板,影响了疫情防控的成效。当前,我们亟须打好技术战“疫”,但那些“智慧城市”去哪儿了?有些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投资动辄以亿元计,却连“在线预订口罩”“线上收治登记”等基础功能都无法实现;一些宣称“智慧城市发展领先”的地区,网上政务系统崩溃停摆,无法为民所用;有些街道社区的通知传达、防控知识普及,依然靠嘴、靠腿、靠手动;体温上报、申报疫情线索、相关文件签字、信息填报等,用的仍是20年前的人工处理方式。
既然斥巨资、花大气力搞“智慧城市”建设,那么该“硬核”的时候,就不能“掉链子”“拖后腿”,让群众干着急。对比各地战“疫”中交出的数字化答卷发现,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不论是数据采集应用能力、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公众数字化应用能力等基础支撑,还是运用已有技术针对突发问题的预判机制、解决机制和运营服务力量等方面,都亟待有关各方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对疫情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而是要全盘洞察城市数据,让数据从下到上快速化,真实化,让决策精准化,科学化,使政府对未来发生的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风险,都能尽早知晓,消灭危险于萌芽中。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对政府提供管理工具,更要给人民更好的服务。围绕各类人士在非常时期,应该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撑,隔离人员如何监控,社区工作人员如何排查,正常人民的生活如何得到保障,都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大数据去运筹帷幄。
数字政通紧紧围绕新型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需要,以城市现有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或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的项目为基础,实施网格化社区疫情防控系统,支撑对外来人员管控追踪、密切接触者管理、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健康宣教等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为各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社区疫情防控系统通过建设面向“市民、街道社区 /小区物业、隔离居民”等类型用户“众志成城、全民战疫”微信公众号(微信端)、面向“社区网格员、街道社区/基层医生、发热门诊医生、防疫指挥部领导”等类型用户控疫通APP(APP端)、面向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所有部门(公安交警、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疫情联防联控系统(电脑端)、面向各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或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一张图(大屏端)能够快速形成全面排查摸底,合理搭建联防联控体系;压实信息报送,落实主体责任;依托群防群治,落地源头治理;全域实时掌握疫情态势,快速做出工作部署;加强防控宣传,科学引导,人文关怀等成效。(注:以下系统截图均为示意数据,非真实数据)
基层治理的落地在于切实减负
数字化可以说只是从纸上转移到网上的变化,但数字化不是这么简单的转变。数字政府代表着一种体系化的管理,是技术、思维、资源等多个层面的整合创新,尤其在对基层的科技赋能上有多种落地应用场景。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系统是连接区级各职能部门、街道及社区的窗口。吹哨主要依托系统大力推进网格化综合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对辖区事务的统筹指挥调度和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和权利。给社区赋权,做强做实基层治理,切实解决了社区发现的了、指挥不动以及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
针对基层事件海量、重复、经验治理依赖性大等问题,数字政通协同用户不断丰富、汇聚、沉淀业务知识,对业务知识进行体系化、结构化、智能化处理,形成业务知识图谱,为事件处置人员自动提示相应的处理流程,并给出参考案例,为政府领导提供各类决策数据依据,为一线人员提供自学习事件智能分拨知识图谱服务。
社区电子台账的信息化管理,让社区“减负”不减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社区台账电子化,通过电子化台账有效摆脱纸质台帐的重复和繁重,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切实为基层减负。
证件识别作为基层减负的有效工具,依托AI人工智能的OCR技术,实现对身份证、户口本信息的自动识别,改变传统方式下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手动录入的工作方式,便于基层工作人员快捷、准确的采集信息。AI文字识别作为基层减负的有效工具,依托AI人工智能的OCR技术,基层工作人员或者网格员在进行信息采集或者问题上报时,通过APP进行拍照,系统自动识别出照片里边的文本信息,不需要手动录入。
引入AI智能语音,基层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在进行信息采集或者上报问题填写描述时,支持语音输入,可自动转换成文字描述,有效为基层工作人员、网格员减负,有效提升规范性水平。
一网监管的透明在于去人为化
各地政府积极落实依法治国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展现出巨大优越性。但必须看到,当前一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行政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网统管城市执法事件和政务办事闭环上,一切过程可追溯,包括办事流程、办事进度、办事结果以及结果反馈,全过程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监管,避免人为干预。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全面落实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解决基层执法难、中层管理难、高层监督难、公众参与难等问题,助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数字政通结合各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践经验,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助力创建法治政府、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从日常执法管理、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的需求出发,打造了集便捷化移动执法、精细化执法管理、智慧化执法办案、智能化执法监督、透明化执法公示于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平台覆盖了所有的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满足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需求,对内实现执法活动网上开展、执法信息全过程记录、执法流程规范化制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可监督、宏观决策数据可提取,对外实现社会公众可参与。
04 结语
数字政府建设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十四五”期间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打造数字政府全治理链与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并行。随着政策推动、基础建设、服务保障、平台支撑、创新成果等方面不断拓进,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政务领域快速延伸,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以数字政府为支点发力“数字中国”建设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行业风口,推动数字政府的有序发展需选择路径并找准切入点。
在国家积极发展数字政府的大背景和新要求,数字政通基于二十余年以来“网格化”模式全面提升“一网统管”核心城市综合运行平台,以管理促服务辅以“电子身份认证”等丰富的基层社区实战减负应用提高“一网通办”支撑和服务能力;加大平台建设应用深度,依托平台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共享交换体系,发挥统一支撑和公共通道作用,拓展政务数据共享范围,打破行业数据壁垒。
2022年数字政通围绕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等重点建设工作,最大化发挥“一网统管”核心“高效处置一件事”效能,启动“模块化”中台支撑、智能客服(基于语义智能分析)、可视化融合指挥等系统建设,在做好国家数字治理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擦亮“12345”政务服务品牌,结合“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用户所在城乡企业和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建设数字政府是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数字政通正步履铿锵。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
电 话010-56161666
传 真010-56161688
E-mailshquangong@shquangong.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中关村软件园9号楼国际软件大厦